什么是碳监测
碳监测是指通过综合观测、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生态系统碳汇以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等碳源汇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信息,以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主要监测对象为《京都议定书》和《多哈修正案》中规定控制的7种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化碳(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碳监测难点在哪?怎样保证数据准确性?
相对于常规污染物监测,碳监测技术难点主要在于对监测数据的准确度要求非常高。工作组负责监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的成员师耀龙进一步解释,“环境浓度监测方面,以WMO组建的GAW监测网为例,其对背景空气CO2在线监测的可比性要求为0.1ppm,而一般情况下CO2在环境中的实际浓度是400ppm左右,这就要求两套监测系统间结果差异要低于万分之2.5,可以说是目前所有环境监测项目中对监测数据准确度要求最高的一类项目。”
目前碳排放的监测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核算法,一种是在线监测法。
核算法也叫物料核算法,目前中国主要采用此方法。核算法是根据煤炭等燃料的使用量多少,来推测出碳排放量。欧洲是核算法和在线监测法并列,美国则重点使用在线监测法。在线监测法也叫CEMS,是英文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的缩写,指对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进行浓度和排放总量连续监测,并将信息实时传输到主管部门的装置。
核算法与CEMS相比,弊端有二:一是测量误差较大,二是容易造假。全球要想真正落实有信任度的碳排放,以及实现碳资产交易的公平,必须要有统一的在线监测办法才行。只有标准统一,各国才能互相信任。这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前提。如果标准不统一,各国之间就会出现不断扯皮的事情,实现碳中和就会遥遥无期。
由于欧美发达国家使用CEMS比较多,碳中和又是发达国家首先提出来的,因此在全球相互协调的大背景下,未来碳排放的监测标准更倾向于CEMS。对于中国来说,今后推广CEMS碳排放监测的预期还是比较强的,这也是国内未来发展趋势。

展源
何发
 
													
													
												
												2020-05-27
 
													
													
												
												2021-04-27
 
													
													
												
												2021-01-12
 
													
													
												
												2020-05-27
 
													
													
												
												2024-03-06
 
													
													
												
												2020-05-27
 
													
													
												
												2021-01-11
 
													
													
												
												2021-11-16
 
													
													
												
												2020-05-27
 
													
													
												
												2020-05-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