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事件
1、青元开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8月1日消息, 北京青元开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青元开物”)宣布在公司成立3个月内实现两轮天使轮融资,并完成全部交割。两轮融资分别由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旗下水木领航基金和昌发展知衡直投基金领投。资金将用于研发团队组建、技术平台搭建以及测序、质谱等样本前处理系列工作站和高端生命科学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青元开物成立于2021年10月,目前以多维度液体控制系统为核心,构建柔性化积木式技术体系,布局自动化智能化 装备与高端生命科学装备产品,聚焦于测序、质谱、合成生物学和药物研发等工业化应用场景。目前已经开发出针对高通量测序的文库建库工作站、针对大规模筛查需求的质谱样本前处理工作站、全自动核酸检测工作站等系列产品。
2、杭州捷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
8月1日消息,仪器零部件制造商杭州捷来精密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杭州捷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东方嘉富领投,汉库医学联合投资,融资所得将用于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张。
杭州捷来是由创始团队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捷强装备(股票代码:300875)共同孵化的精密及超精密机械零部件供应商,基于实验 核心零部件,拓展到精密传动机械、电驱电控系统和特种作业装备,进而切入精密医疗器械、机器人、军工专用装备等市场。据了解,公司已完成质谱仪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并实现商业化,未来将拓展到其他精密机械零部件领域,实现高端精密机械零部件的国产替代。
3、赛纳生物完成超2亿元C+轮融资
8月5日消息,专注于国产基因测序仪研发的赛纳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纳生物)宣布完成超2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国调基金)领投,无锡国联国康健康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无锡国联)跟投,探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赛纳生物专注测序技术,通过底层测序方法和工程技术革新,为行业提供高性能测序仪产品,成为服务全球市场的基因技术创新企业。依托荧光发生(Fluorogenic)和纠错编码(ECC)两项核心测序技术,打造自主、优质、开放的基因测序平台。赛纳生物的目标就是基于全自主研发的国产测序平台,构建中国主导的测序新生态。
4、超分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估值超亿元人民币
8月8日消息,北京超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超分科技”)于8月6日顺利举行Pre-A轮融资发布暨签约仪式,本轮融资近千万元,估值超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在军民融合领域有着多年的行业经验及深厚的资源能力,由亿云财务官(CFO)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据资料显示,超分科技是一家先进装备研发商,秉承“核心科技,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重点围绕高分辨核谱测量及痕量分析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新一代先进装备研制、应用与推广,能够为国家核安全、能源、军事战略提供装备支撑及服务。
5、海尔施基因获数亿元C轮融资深耕分子诊断多重核酸检测技术
8月8日消息,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尔施基因”)宣布获数亿元C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博远资本、和丰创投、鄞工创投和滨江开投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技术探索和产品开发。据悉,公司上一轮融资获产业投资方金阖资本独家投资。
海尔施基因聚焦临床诊断、法庭科学两大业务领域,为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提供覆盖分子诊断、免疫诊断、生化诊断的全面医学检验应用解决方案,及为公安系统、司法机构提供人类DNA个体识别、亲缘关系鉴定等完整技术解决方案。本轮融资后,公司持续深耕分子诊断多重核酸检测技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进一步拓展产品与技术布局,在分子诊断、免疫发光、生化诊断等医学检验领域打造整体解决方案。
6、纳析科技完成完成天使轮融资
8月16日消息,北京纳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纳析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由高瓴创投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多模态结构光超分辨智能显微镜(Multi-SIM)产品线的持续迭代升级与应用推广,为用户提供更为完善的活细胞超分辨成像全流程方案,并加速纳析科技在相关业务领域的发展。
纳析科技成立于2021年4月,是一家高端显微成像设备研发商,实现了将先进的超分辨成像 指标完美工程化为高稳定、可靠、易操作的商业产品,为用户提供业内领先的高速、长时程、超分辨活体成像高端显微镜设备,以及从制样到成像,再到图像分析的全流程解决方案。Multi-SIM是纳析科技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的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
7、百赛飞完成数千万B+轮融资
8月16日消息,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服务商江苏百赛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百赛飞”)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战略投资方元生创投领投,领航新界跟投,将进一步推动百赛飞建成服务于健康生活的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平台,并持续投入扩大研发场地、补充研发装备,打造高水平产品定制研发平台、检验检测中心以及监管科学基地等。
百赛飞专注于创新研发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自2017年成立以来,创建了医用功能涂层全产业链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以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为核心,集涂层材料研发和生产、涂层装备先进制造、涂层工艺开发和代工、涂层质量 开发和检验检测服务、以及覆涂层新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综合型技术服务和创新产品平台。
8、中科新生命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8月17日消息,专注于质谱多组学精准医疗应用领域的中科新生命已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将助力中科新生命在质谱多组学应用领域及创新型药物研发与临床前研究分析领域持续深耕,加速产品研发、团队建设与市场拓展,并为构建大数据与AI双轮驱动的精准医疗服务进行前瞻性布局。
中科新生命是国内率先从事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及生物药学研究分析服务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参与了中国生物质谱应用从无到有的建立历程。公司聚焦生命大健康产业链建设,通过技术合作和自有创新能力已建立了大队列多组学研究技术平台、生物药物临床前药学研究分析及小试生产平台、质谱临床检测及伴随诊断平台、AI大数据算法四大技术平台,构筑了围绕多组学大数据应用的精准发现、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的商业版图。
9、光域生物医学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8月18日消息,光域生物医学(Light Dimension BioMed)宣布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由专业医疗投资机构苇渡创投独家投资,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和临床技术创新。
光域生物医学由国际光电生物医学领域著名科学家成立,核心技术是在体流式细胞检测技术(IVFC, in vivo Flow Cytometer)。该技术可实现免抽血、实时、动态、连续、无创、定量检测/监测人体或动物循环系统中的细胞、分子、纳米颗粒等目标物质,区别于传统离体检测方式,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检测诊断提供一项全新的、颠覆性的技术手段。
上市事件
1、莱赛激光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期
8月1日,江苏证监局受理新三板创新层公司莱赛激光(871263)提交的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正式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期,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莱赛激光于2017年3月挂牌新三板,公司主营业务为激光测量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激光测量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形成激光扫平仪、激光标线仪、激光测距仪等多个系列产品。
公司提示称,2021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为2855万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为18.74%,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标准一。
2、新芝生物将于8月11日北交所上会
8月4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35次审议会议公告称,将于8月11日审议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芝生物”)的上市申请。新芝生物本次初始发行的股票数量为不超过2,219.00万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本次发行的股票数量扩大至不超过2,551.85万股。本次使用募集资金44,086.96万元,主要用于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化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技术服务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新芝生物是一家专业为生命科学研究与产业化领域用户提供科学实验仪器、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核心围绕生物样品处理、分子生物学与药物研究、 自动化与通用设备三大类产品开展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业务活动。 新芝生物本次拟募集资金44,086.96万元,分别用于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化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技术服务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3、海能技术北交所过会
8月19日消息,在北交所2022年第37次审议会议上,海能技术公开发行及在北交所上市的申请获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据了解,海能技术申报材料于2022年6月1日获受理,6月24日收到审核问询函,8月4日完成回复,8月19日过会,公司从材料获受理到过会用时79天。
海能技术招股书(上会稿)显示,在不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公司拟公开发行股票不低于 1000万股,共募资约1.10亿元,主要用于海能技术生产基地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海能技术生产基地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将对现有的山东海能生产基地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结合公司在实验分析仪器产品生产制造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拟在生产基地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拟由海能技术全资子公司山东海能实施。
展源
何发
2025-03-18
2025-02-05
2025-01-22
2025-02-05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20
谈及2024年安捷伦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杨挺表示,尽管在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安捷伦中国的业绩仍稳步增长,尤其在制药、食品、环境等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政策的持续推进,安捷伦将继续深化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推动本土化创新。 总结 2024年安捷伦媒体沟通会不仅展示了安捷伦在液相色谱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体现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深耕与战略部署。
作者:张明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