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花莲发生强震后,台湾东华大学一教学楼疑因 化学品掉落引发大火,火势蔓延至化学系及 。从网传的视频、照片来看,这次 火灾产生的破坏力相当巨大。伴随着爆炸声,现场浓烟密布,从远处都可见黑烟直冲天际,大火造成建筑物被烧得焦黑。
由于馆内存放多种禁水性化学物,灭火工作困难重重。火势整整持续近 24 小时才被完全扑灭。
图源:网络
最让人痛心的是,这一突发事故使得研究人员20多年来辛苦做出的实验数据付之一炬,校方粗估光是设备损失就高达 5 亿元新台币,重建之路更是漫长。
所幸,这起事件在上午强震后不久发生,由于未到上课时间,教室与 都无人,暂无人员受困或伤亡报告。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本年度台湾第一起高校 火灾事件了。2月23日,台湾大学化学系积学馆一间 突发火情。该校去年8月17日化工系 曾发生爆炸起火,9人受伤送医;8月30日校内超商疑似天花板电线走火冒出黑烟,迅速扑灭。
频繁的 事故让人心生恐惧,也给我们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再次敲响警钟。
实验安全隐患
化学品安全隐患: 中常常使用各种化学品,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等物品。如果这些化学品储存、使用不当,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
电气安全隐患: 设备众多,电气线路复杂,如果设备老化、线路破损或操作不当,可能引发触电、火灾等事故。
机械设备安全隐患: 中的机械设备如离心机、搅拌器等,如果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人员受伤。
生物安全隐患:生物 涉及微生物、病毒等生物因子,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生物污染、感染等风险。
酿成事故的原因
总结起来,近几年 事故的酿成无非以下三点:
1、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
2015年12月,北京某高校化学系一间 发生爆炸事故,1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事故原因在于实验过程中氢气泄漏,而实验人员并未发觉,实验涉及到的高温环境引发了氢气爆炸。
2、 危险物品管理有疏忽
2013年4月,南京某高校一处废弃 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死3伤。事故发生直接原因是外来施工人员用明火切割金属,而该废弃 是10多年前存放化学药品的 。废弃了10多年的 ,还存放有危险化学品,可以说这起事故,与危险化学品管理疏忽不无关系。
3、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把记忆拉回2018年12月,北京某高校在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这起事故直接原因在于,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易燃气体氢气,由金属摩擦及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而发生爆炸,爆炸的同时造成了镁粉粉尘爆炸和其他可燃物的剧烈燃烧。事故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其中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科研项目安全管理的不到位。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正如此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方账号曾发文表示,反复强调 安全环境,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科研人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公众。
里发生的危险,往往就在于一点一滴的小细节上,而正是因为如此,才更需要大家打起十二分的警惕!我们应当:
严格遵守 规章制度:进入 前,应了解并遵守 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化学品管理、设备操作、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规定。
正确使用化学品:化学品应分类储存,标识清晰,避免混淆。使用化学品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 应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线路无破损。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熟练操作机械设备:在使用机械设备前,应仔细阅读设备说明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切勿擅自修理。
做好生物安全防护:生物 应设置生物安全柜等防护设施,实验人员应佩戴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用品。实验结束后,应对 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生物因子的扩散。
此外,高校 安全培训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导师而言,应该对学生手把手进行培训,万万不可在这上面省事。并且,如果可以的话国内高校也有必要引入国外大学的经验。
首先,教授在提交实验项目时,必须附带实验风险评估报告,由专业部门审核批准。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在进入 时,只关心项目带来的意义、影响,没有考虑到实验本身的风险因素,这是一个盲点。其次,高校应配备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 安全保护,国外一些知名的化学品企业及高校,安全人员人数甚至超过了研究人员。
对于学校而言,全校 安全检查不能浮于表面,要落到实处。在这一点上,有的高校还直接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比如像华东理工大学。其作为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化工类院校,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 超过了总数的2/3。为此,华理制定了一系列 “军规”,仅涉及 安全的文件就达10多项。同时,华理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全校 安全检查。
艾思科蓝
展源
何发
2024-06-04
2024-07-24
2024-07-31
2024-06-21
2024-05-31
2024-06-13
2024-05-31
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和成果产出源泉。十四五以来,国家着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 建设和国家重点 体系重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赋能生物科技快速发展,掀起了科研领域创新变革的浪潮。
作者:展源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