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看的是“光被吃了多少”。分子吸收了特定波长的光,我们就知道它里面有什么基团。
拉曼光谱:看的是“光被弹歪了多少”。一束激光打上去,分析被弹回来的光发生了多大变化,从而判断分子结构。
它们就像两个侦探,用不同的方法 interrogate(询问)分子,最终目的都是搞清楚分子是谁。
图1.两种分子振动谱示意图,左边红外,右边拉曼
分子不是静止的,它里面的原子一直在振动,像用弹簧连着的小球。
这两种技术测量的就是这些振动的频率。不同的化学键(如O-H、C=O)、不同的结构,振动频率都独一无二,就像分子的“指纹”。通过测“指纹”,我们就能知道分子里有什么。
这是理解两者区别的关键,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明:
想象一束光是一群人(光子)跑向一个分子。
红外光谱 (IR) - “能量吸收”
这群人里,只有特定“体重”(能量) 的人会被分子“吃掉”(吸收)。
仪器在旁边看:“哦,少了这么多这个体重的人?说明分子里有需要这个能量才能振动的键。”
关键:分子必须能“吃”这个光,通常要求分子本身正负电荷不均衡(有偶极矩)。
图2.红外工作原理示意图
拉曼光谱 (Raman) - “弹性碰撞”
我们用一群体重完全一样的人(激光)去撞分子。
大部分人被弹回来体重不变(瑞利散射,没用的信号)。
极少数人撞了之后,体重发生了微小的变化(拉曼散射),要么轻了一点(斯托克斯线),要么重了一点(反斯托克斯线)。这个体重的变化量就是分子的振动频率。
仪器在旁边看:“哦,有人的体重变化了这么多?说明分子里有这个频率的振动。”
关键:分子被撞时,它的电子云要容易被扭曲(极化率要变)。
图3.拉曼光谱原理示意图
简单说:
红外 → 分子自己吸收光能,要求分子是“极性”的。
拉曼 → 光子与分子碰撞后能量变化,要求分子是“可极化”的。
正因为这个根本区别,它们俩能看到的东西正好互补!
|
红外光谱 (IR) | 拉曼光谱 (Raman) |
---|---|---|
原理 | 吸收 | 散射 |
看什么键 | 极性键
|
非极性键/对称结构
|
水溶液 | 很难测
|
很适合测
|
光源 |
|
|
因为它俩互补,所以选择用谁取决于你的样品和你想看什么。
如果你想测:
水溶液里的物质
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的结构
对称的非极性键(比如想知道一瓶油里有没有C=C双键)-> 优先选择拉曼光谱
如果你想测:
蛋白质、塑料、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如-OH、-COOH)
不含水的固体、液体、气体样品-> 优先选择红外光谱
当然,最厉害的操作是两者一起用,强强联合,就能把分子的结构信息摸得门儿清。
下面那张图4和图5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图4.600-1000 ℃合成的Fe3C@NCNTs的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 (图4):科学家用它来看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图中的D峰和G峰就像身份证,告诉你这个材料有多少缺陷、结晶度好不好。
图5.600-1000 ℃合成的Fe3C@NCNTs的FTIR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 (图5):科学家用它来看材料表面有没有“含氧官能团”(如C=O、O-H)。这些基团决定了材料的亲水性、化学反应活性等。
你看,同一个样品,用两种技术看,得到了完全不同但又都非常重要的信息。
它俩是兄弟:都是用来测量分子振动,鉴定分子结构的“侦探工具”。
方法截然不同:红外是“吸收”,拉曼是“散射”。
看到的东西互补:
红外擅长看极性键(O-H, C=O)。
拉曼擅长看非极性/对称键(C=C, 碳骨架)和水溶液。
没有谁更好:只有谁更合适。根据你的样品和问题来选择。
强强联合:高手通常两者都用,全方位了解样品信息。
光学量检测
展源
何发
2025-07-24
2025-07-15
2025-07-30
2025-08-01
2025-07-02
2025-07-22
2025-07-22
谈及2024年安捷伦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杨挺表示,尽管在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安捷伦中国的业绩仍稳步增长,尤其在制药、食品、环境等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政策的持续推进,安捷伦将继续深化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推动本土化创新。 总结 2024年安捷伦媒体沟通会不仅展示了安捷伦在液相色谱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体现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深耕与战略部署。
作者:张明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