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孙仲研究员团队联合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高精度、可扩展模拟矩阵计算芯片,首次实现了在精度上可与数字计算媲美的模拟计算系统。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 Electronic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 MORE
2025-11-13 张明
每年的秋冬季节,季节性流感就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周而复始地流行,每年可致全世界 300 万-500 万重症病例。 MORE
2025-11-12 展源
塑料污染治理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传统塑料虽具备优异的聚合能力与力学性能,却因其“热力学陷阱”特性而难以化学回收,需高温裂解或牺牲性能引入弱键;而近平衡聚合物虽可回收,却常面临聚合效率低、溶剂能耗大等瓶颈。如何兼顾“高强度”与“易回收”,一直是材料化学领域悬而未决的挑战。 MORE
2025-11-11 张明
大脑,堪称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从出生到成熟,其如何一步步构建起精密的结构?当遭遇炎症攻击时,其又如何调度资源、启动修复?这些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几个世纪。 MORE
2025-11-10 展源
抗体是人体免疫防御系统中的关键分子。2025年11月6日,北京大学肖俊宇教授与高宁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Xenopus IgX informs engineering strategies of IgM and IgG hexamers”的研究论文。本研究在追溯抗体分子演化的过程中,从非洲爪蟾中的IgX抗体得到了启发,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构建人源IgM和IgG六聚体的策略,为相关大分子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MORE
2025-11-07 展源
电化学双电层电容器(EDLCs)作为高性能储能器件,以其快速充放电能力和长循环寿命著称。该类器件通常由浸渍在电解液中的纳米多孔电极构成,其中碳基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和化学稳定性应用最为广泛。这种纳米多孔碳由类石墨烯碎片构成缺陷结构,形成具有多尺度孔径的三维多孔网络孔壁。多孔碳电极内的离子传输对优化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速率至关重要,然而调控离子动力学的材料特性至今尚未明晰。 MORE
2025-11-06 张明
类器官(Organoid)技术在再生医学应用方面前景广阔。由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培育而成的类器官,能够高保真度重现人类发育器官的重要特征,这为模拟人类发育和疾病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然而,将类器官技术临床相关应用(例如组织再生、器官移植)中仍然面临诸多障碍,部分原因在于难以生产出具有可扩展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 hPSC 来源的类器官。 MORE
2025-11-05 展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宏林团队,从祖国传统中药乳香的活性小分子中开发出候选药物分子CKBA,发现CKBA靶向小胶质细胞MFE-2蛋白,维持细胞脂代谢稳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减缓阿尔兹海默症病理进展,CKBA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透过率及高度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转化潜力。 MORE
2025-11-03 展源
槲皮素,一种膳食黄酮醇,显示了预防癌症的前景,尽管它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区室的影响尚未完全了解。 MORE
2025-10-31 展源
近期,烟台大学发布10月仪器采购意向,涉及仪器设备包括核磁共振波谱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生物分子互作系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纳米硬度计等,预算9723万元。计划采购时间2025年10月。 MORE
2025-10-30 张明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集成影像中心、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先进院)脑信息中心毕国强/刘北明/陶长路团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周正洪(Z. Hong Zhou)团队、南方科技大学王培毅团队、以及深圳先进院孙坚原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原位冷冻电镜成像技术,破解了神经信息传递过程中,突触囊泡释放与快速回收的生物物理过程——“亲吻-收缩-逃逸/融合”(Kiss-Shrink-Run/Collapse)(图1)。这一成果统一了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关于突触囊泡释放与回收机制的两个争议模型,为理解神经信号传递、神经可塑性及相关脑疾病机理提供全新视角。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10月17日发表在《科学》期刊。 MORE
2025-10-29 展源
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多项仪器采购意向。采购仪器设备涵盖模态结构光超分辨智能成像系统、全视角植物荧光-热红外成像系统、全视角高光谱植物成像系统、高通量全自动三维多光谱成像系统、整株作物光合监测系统、农田土壤成分快速检测系统、高端显微镜、质谱联用仪等,预算总金额11632万元。计划采购时间2025年10月。 MORE
2025-10-23 张明
责对核心SNARE复合体蛋白SNAP23进行棕榈酰化修饰,这种脂化修饰如同给蛋白质贴上了“邮政编码”,将其精准导向GM1丰富的脂筏区域。这些脂筏就像细胞膜上的专用物流中心,而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控制的脂质合成则是构建这些物流中心的关键。简单来说,脂肪代谢为免疫细胞的“精准打击”提供了导航系统和物流网络,确保毒性颗粒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MORE
2025-10-22 展源
贵州医科大学计划采购圆二色光谱仪、超级微波化学反应平台、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制备液相色谱仪等科研仪器设备,总投资2.3亿元。 MORE
2025-10-21 张明
2025-09-28
2025-10-14
2025-09-29
2025-09-02
2025-09-22
2025-10-13
2025-09-28
谈及2024年安捷伦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杨挺表示,尽管在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安捷伦中国的业绩仍稳步增长,尤其在制药、食品、环境等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政策的持续推进,安捷伦将继续深化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推动本土化创新。 总结 2024年安捷伦媒体沟通会不仅展示了安捷伦在液相色谱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体现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深耕与战略部署。
作者:张明